《启迪观察》| 日本:关于世界创新的事情——扩大地区“基层创新”
2018-12-25 来源:《启迪观察》(作者:紺野 登) 点击:1397次
罗马尼亚是欧盟地区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。即使按国别来看,其创新指数也位于最底层。他们或许有意通过召开欧盟委员会会议来提高整个地区的底蕴,故而我欣然前往。然而,那里的活力令我惊讶,那是一种“基层创新”的力量。
克卢日•纳波卡市是罗马尼亚的大学之都。2017年6月13日至14日在这里举行了一场欧盟委员会会议,我受邀担任主讲嘉宾之一。本次演讲的主题,就是我上次提到的“开放式创新2.0”。
罗马尼亚是欧盟地区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。即使按国别来看,其创新指数也位于最底层。他们或许有意通过召开此类会议来提高整个地区的底蕴,故而我欣然前往。然而,那里的活力令我惊讶,那是一种“基层创新”的力量。
在罗马尼亚克卢日•纳波卡市召开的“开放式创新2.0”会议上,居中的发言人是第87任总理兼该市市长——埃米尔•博克。
罗马尼亚的互联网连接速度紧跟世界水准的韩国和日本之后,远远超过美国和其它国家。其在2016年的高峰时期居全球第十位(新加坡的网速最快),达到84 Mbps。从城市来看,克卢日县的网速比东京的还要快。
该国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尚未进入民主国家之列,但为何互联网连接速度如此之快?这并非因为罗马尼亚的电信运营商罗姆电信发达,亦非海外投资的成果。众所周知,其契机在于,该地区年轻人用于下载音乐的局域网已变得四通八达。换句话说,就是互联网在基层的迅速铺开。
在笔者所参加的欧盟会议上,甚至设有地方创业会场与地方企业创意展示会场。把人工卫星电路从有线变为无线的技术创意,亦在这里得到展现。罗马尼亚在冷战期间曾参与前苏联的航天开发事业,至今仍然拥有诸多有才贤士。
这里诺基亚等跨国企业的外包基地占据着国家的重要地位,似乎也是因素之一。今年,该国的创业公司接连被收购,比如智能手环制造商“Vector Watch”(产品30天无需充电)被美国的记录器企业“Fitbit”收购、提供配车服务的“Clever Taxi”公司也被收购等,吸引了更多的关注。
罗马尼亚也因科学、数学和技术教育方面的卓越而闻名。厚积薄发的知识资本,正是这种基层创新的背景。然而,由于齐奥塞斯库政权时代人口政策的不幸失败,不但人口下降趋势未能止步,迁往海外的移民也为数不少。因此,作为区域性拉动战略,创业公司的重要性极大。
02德鲁克所预见的全球性创业社会
从克卢日向西行驶大约560公里,可到达奥地利维也纳市。每年秋季,这里都会举办“德鲁克论坛”盛事,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和管理学者齐聚一堂交流知识。主办方是“维也纳彼得•德鲁克协会”。德鲁克是一位活跃于美国的知识巨匠,往往被人误认为是美国人,但其出生地是维也纳。此外,德鲁克的友人熊彼特还主张创新理论。换句话说,维也纳也是创新的“圣地”。
德鲁克作为“管理学之父”,总给人管理大公司的印象。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批判说“管理学者不看德鲁克的书”,但其实不然。管理学有一种偏重科学的感觉,而德鲁克则把管理当作一门高于科学的艺术。该协会至今仍然倡导说“管理的人性化”至关重要。
1993年,德鲁克编著了《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(创新与企业家精神)》一书。在该书最后一章“企业家社会”中,他表示“未来世界将成为一个要求人人(不止企业人)都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”。可以说,学生、公民和大企业都将生活在创业时代。德鲁克协会还举办了一个名为“德鲁克挑战”的活动,今年曾以“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充实自我”为主题征集了一些创意与散文。
现在,不仅在硅谷,甚至在世界各地,我们都能看到创业运动的蓬勃发展。譬如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伊朗的德黑兰,青年和市民齐聚一堂参加创新活动。可以说,德鲁克预见了这种全球性创业文化的传播。
上次介绍时曾提到芬兰的阿尔托大学所举行的“创业桑拿”活动,这个潮流波及到全世界。我采访过参加该活动的其中一人。我问:“未来10年你们打算做什么?”对方答道:“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,主宰当今的大企业。”
笔者担任代表理事的Japan Innovation Network(JIN,日本创新网络公司),与Impact HUB马德里公司和伊斯坦布尔的StartersHub公司等组建了网络,以构建精通各国情况的创新生态系统和举办交流活动。前者与企业和NGO一同面向创业企业提供孵化计划;后者则为科技创业公司提供加速计划。此外,我们还与以华盛顿D.C.为据点的创业孵化器“1776”合作,在东京和大阪举办“挑战杯”活动。
生机勃勃的创业活动在全球随处可见。但是,业界也有批评的声音。有人说,这是“只花几分钟向投资者进行介绍,即可捞钱走人”。
这是一种与现实世界迥然不同的夸张说法。不过,在美国的创业热背后,创意的确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并且催生独角兽企业(成立10年以内,企业价值快速增长至10亿美元的创业企业)。
当今的时代,并非一个容易缔造企业家精神的时代。软硬件开源化和3D打印机等技术的渗透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做出东西,创业的壁垒越来越低。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方为上策。据说美国的VC资金实际上接近日本的一百倍,但也有人对这种定量法的泡沫提出批判。
不过,有一个新趋势正在崭露头角。一种名为“社会创业”的创业模式兴起,即基于社会问题达到创业目的。在上述创业孵化器“1776”中,目的就是找到解决八大社会问题(城市、交通、安全、能源、教育、医疗、食品、金融)的解决方案。
SDGs(面向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)等显示,这种趋势正在加强。
试图消除资源浪费、将教育平等等问题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的创业模式不断推进。以欧洲为中心,以社会创新为目标的“实验室”(都市中社会共同创造的实验场所)运动正在蓬勃发展。这也是创业的温床之一。
这些都是基于共同价值和自我信仰的创新:年轻人力求认清和改变各种世界问题与社会问题。这种能量尚难比肩按部就班的大公司。但在另一方面,大公司才更需要这种方法。
如今,坚守传统业务并实现高效管理与改进,对于企业而言是有风险的。在硅谷,面向大型企业的创新加速器已经登场。人们终于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创业,然而在日本却有大量资源倾向于大企业。大企业需要进行转型,才能像创业公司那样敏捷。
日本以其长寿公司众多而闻名于世。因此,盲目认为“我们公司会长久”的经营者为数不少。然而,传统企业能够幸存,正是因为经历了不断创新。
公司要如何应对全新的状况?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而考虑重点、观点、客户价值和项目目的,正是创新的起点。在创业的数分钟思考中,价值取决于如何传达和分享一个好目标。商业计划和技术是次要的,必要的技术随着目标而改变。在此基础上,通过与客户之间的持续对话洞察实质并“不断摸索”,这就是创新。
今天,日本企业在全球新兴大企业和新兴创业公司之间的狭缝里寸步难行,中小企业难以创新而踯躅不前。中小企业不仅要维持自身优势求得生机,还必须把视野投向全球,必须具备灵活性。无论公司规模如何,都有必要恢复和缔造创新的组织文化。